什么是熔融指數儀?工作原理是是什么?
熔融指數儀,也稱熔體流動速率測定儀,是在規定溫度條件下,用高溫加熱爐使被測物達到熔融狀態。這種熔融狀態的被測物,在規定的砝碼負荷重力下通過一定直徑的小孔進行擠出試驗。在工業企業的塑料生產及科研單位的研究中,經常用“熔體(質量)流動速率”來表示高分子材料在熔融狀態下的流動性、粘度等物理性能。
熔融指數儀中測試熔體流動速率一般有兩種,質量法和體積法,兩種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不一樣的,如果區分出物體要用質量法還是體積法,這就需要根據產品達到測試效果決定,質量法測試相對使用的多一些。
熔體質量流動速率(MFR)
測試熔體質量流動速率方法中,這是基礎物在的時間內切下,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稱出被切下的擠出物的質量。測試結果是每個單元時間內擠出的質量,單位為g/min。所得到的MFR結果的質量與切割時間和所稱質量的精度有關。如果MFR指數比較低,需要使用較長的切割時間時,我們建議使用手動切割。
熔體體積流動速率(MVR)
測試溶體質量流動速率方法中,這是需要融指數儀/擠壓式塑性計配備一個活塞位移傳感器。MVR結果是在單位時間內測量擠出的材料體積得出的,單位為cm/10 min。從在一定時間內活塞的移動位移計算得到。這個方法顯著的優勢是消除機械切割。具有同步記錄活塞位移和測試時間的特性,同時可達到高度,即使是對于短測量時間和小活塞位移的情況。根據不同的材料、精度需求和MVR結果,同一個料桶可以測試多40個單獨的測量。
熔融指數儀原理與溶體流動率有一定關系,針對自己產品的去選擇適合指儀很重要的。